知识宝典

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

2025-07-09   24

卡尔·克劳斯曾说过,大量的知识可以塞满一个空空如也的脑袋。小编整理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
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: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,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,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;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,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.

 

2.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:除数是小数的除法,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,使它变成整数;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,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(位数不够的,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),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.

 

3. 在小数除法中:

(1)当除数大于1时,商小于被除数.

(2)当除数小于1时,商大于被除数.

 

4. 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

(1)商×除数=被除数

(2)被除数÷商=除数

 

5. 商的近似数: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,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,再根据“四舍五入”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,求出商的近似数.

 

6. 循环小数

(1)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,叫做有限小数.

(2)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,叫做无限小数.

(3)一个数的小数部分,从某位起,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,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.

(4)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,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,叫做小数的循环节.

(5)写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

①只写出一个循环节,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.

②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,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.

③有两位小数循环的,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,记上小圆点.

④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,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.

 

7. 除法的变化规律

(1)商不变性质: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(0除外),商不变;

(2)除数不变,被除数扩大,商随着扩大 ;

(3)被除数不变,除数缩小,商扩大.

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轴对称图形: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,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,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,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.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,也叫对称点.

 

2.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: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,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.

 

3. 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.

 

4.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

(1)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,如图形的顶点、相交点、端点等;

(2)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;

(3)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; 

(4)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.

 

5. 平移的定义:在平面内,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,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.

 

6. 平移的基本性质

(1)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,只改变图形的位置.

(2)经过平移,对应线段,对应角分别相等;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.

 

7. 平移图形的画法

(1)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.

(2)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.

(3)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并标上相应字母.

 

8.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:平移、对称、旋转.

 

9. 运用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

(1)选好基本图案.

(2)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旋转点.

(3)确定旋转度数.

(4)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.

 

10. 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

(1)先选好基本图案.

(2)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.

(3)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.

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自然数:像0,1,2,3,4,5,6…这样的数.

 

2. 整数:像-3,-2,-1,0,1,2,3,…这样的数.

 

3. 倍数和因数:整数a除以整数b(b≠0)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,我们就说b是a的因数,a是b的倍数.

 

4.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.因数个数是有限的.

 

5.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,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;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,没有最大的倍数.

 

6. 2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是0,2,4,6,8的数.

 

7. 5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是0或5的数.

 

8. 既是2的倍数,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是0的数.

 

9. 偶数和奇数的定义: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,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.

 

10. 3的倍数的特征: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.

 

11. 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的数是0,2,4,6,8,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,既是2的倍数,又是3的倍数.

 

12.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的数是0或5,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,既是3的倍数,又是5的倍数.

 

13. 同时是2,3和5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的数是0,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,既是2和5的倍数,又是3的倍数.

 

14. 6的倍数的特征: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.

 

15. 9的倍数的特征: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.

 

16. 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的数是0,2,4,6,8,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.

 

17.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的数是0或5,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.

 

18. 同时是2,3和5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上的数是0,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.

 

19. 找因数的方法

(1)列乘法算式,从1开始,一对一对地.找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,那这两个数就是这个自然数的因数.

(2)列除法算式,想这个数可以写成哪些除法算式,算式中的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.

 

20.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.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,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.

 

21. 找倍数的方法:用这个数和任意一个自然数(0除外)相乘,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.

 

22. 判断两个数是否成倍数关系的方法

(1)列乘法算式,用积判断.

(2)列除法算式,如果商是非零自然数且没有余数,就成倍数关系.

 

23. 质数的定义: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.

 

24. 合数的定义: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.

 

25.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

(1)一般来说,首先可以用“2、5、3的倍数的特征”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、5、3;

(2)如果还无法判断,则可以用7、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,看有没有因数7,11等.

(3)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,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.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,这个数就是质数.

 

26. 奇偶性变化的规律

(1)加减法变化规律:

偶数+偶数=偶数 

奇数+奇数=偶数 

偶数+奇数=奇数

偶数-偶数=偶数 

奇数-奇数=偶数 

偶数-奇数=奇数 

奇数-偶数=奇数

 

(2)乘法变化规律:

偶数×偶数=偶数 

偶数×奇数=偶数 

奇数×奇数=奇数

 

27. 多个数相加减,关注奇数,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奇数,结果为奇数;如果奇数的个数为偶数,结果为偶数.

 

28. 多个数相乘,关注偶数,只要有一个偶数,结果即为偶数.

 

29. 运用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

例:小船最初在南岸,从南岸驶向北岸,再从北岸驶回南岸,不断往返.

通过奇偶性规律发现“奇数次在北岸,偶数次在南岸”.

第四单元 多边形的面积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

(1)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,可以直接进行比较.

(2)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.

(3)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.

(4)借助方格,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.

(5)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.

 

2. 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,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,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.

 

3. 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

(1)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,得出答案的面积.

(2)将图案进行“化整为零”式的计算,即根据图案的特点,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,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,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.

(3)采用“大面积减小面积”的方法,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,得到所求的面积.

 

4.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: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,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,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.

 

5. 三角形的底和高: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,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.

 

6. 梯形的底和高: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,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,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.

 

7. 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

(1)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,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.

(2)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,这条垂线(从点到垂足)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.

注意: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,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.

 

8. 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

(1)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,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.

(2)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,这条垂线(从顶点到垂足)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.

 

9. 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:用同样的方法,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,就是梯形的高.

 

10.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:平行四边形面积=底×高.

用字母表示: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,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,则:S=ah.

 

11.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:三角形面积=平行四边形的面积÷2=底×高÷2.

用字母表示: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,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,则:S=ah÷2.

 

12. 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,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长度,只要底和高相同,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. 

 

13. 梯形的面积公式:梯形面积=平行四边形面积÷2=底×高÷2=(上底+下底)×高÷2.

用字母表示: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,用a和b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,用h表示梯形的高,则:S= (a+b)h÷2.

 

14. 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,而是梯形的上、下底之和与高的长度,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相同,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.

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分数具有相对性.

 

2. 真分数:像1/2、1/4、2/3、3/4,…这样的分数.

特点:分子都比分母小,分数值小于1.

 

3. 假分数:像3/2、4/4、9/4…这样的分数.

特点:分子比分母大,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,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.

 

4. 带分数特点: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,分数值大于1.

 

5.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.

 

6.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.

 

7.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: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.因为在除法中,0不能做除数,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,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,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.

 

8.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:用分子除以分母,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,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,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.

 

9.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: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,分母不变.

 

10. 分数的基本性质: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(0除外),分数的大小不变.

 

11. 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: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,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(或分子)而大小不变的分数.

 

12.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关系: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,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.

 

13.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

(1)列举法: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,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,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;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,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.

(2)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,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,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,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.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.

(3)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,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.

(4)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(0除外),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. 

(5)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,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.

(6)短除法.

 

14. 偶数与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;一个数与它的的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本身.

 

15. 约分的定义:把一个分数的分子、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,分数的值不变.

 

16. 最简分数的含义:像1/3这样分子、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,不能再约分了.

 

17. 约分的方法

(1)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.

(2)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.

 

18. 比较分数大小时,分母相同的、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,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.

 

19.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:几个数公有的倍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,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.

 

20.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

(1)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(限制一定的范围内),再找出公有的倍数,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,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,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.

注: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,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.

(2)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,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(限制一定的范围内),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,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.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.

(3)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,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.

(4)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(0除外),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.

(5)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,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.

(6)短除法.

 

21. 通分的含义: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、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.

 

22. 通分的特点

(1)和原来分数相等.

(2)分母相同.

 

23. 分数比较大小

(1)同分母分数相比较,分子越大分数越大.

(2)同分子分数相比较,分母越小分数越大.

 

24.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: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、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,再比较大小.(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,再比较大小)

 

25. 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.

第六单元 组合图形的面积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组合图形: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.

 

2.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

(1)分割法: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.分割图形越简洁,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,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.

(2)添补法: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,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.

 

3. 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

(1)数格子的方法.

(2)根据不规则图形确定近似的基本图形,量出求基本图形的面积是所需要的条件算出面积. 

 

4. 公顷: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边长.

用字母表示:hm2;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;1公顷=10000平方米.

 

5. 体会1公顷的大小

(1)400m跑道所围成的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.

(2)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m2,200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.

 

6. 平方千米:测量或计算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,用字母表示:平方千米→km2.

 

7.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,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.

即:1平方千米=1000000平方米=100公顷.

 

8. 借助“鸡兔同笼”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、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,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——列表.

 

9. 点阵中的规律:能在观察活动中,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,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.

在“点阵中的规律”的活动中,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,推理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.

第七单元 可能性 

【知识归纳】

【知识点】

1. 等可能性的意义:像抛硬币那样,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,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,就是等可能性.

 

2.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:在设计游戏规则时,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,游戏规则就公平,否则就不公平.

 

3. 当遇到不能确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,可以通过实验,收集数据,用数据来说明游戏规则是否公平.

 

4. 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.

通过摸出红球或黄球的可能性的大小,即摸出红球或黄球次数的多少,判断哪种颜色的球多,哪种颜色的球少.

 

5. 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反映出物体数量的多少,可能性越大,对应的物体数量就越多,可能性越小,对应的物体数量就越少.

 

6.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

(1)“不可能”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“可能性是0”.

(2)“一定能”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“可能性是1”.

(3)当可能性是相等的时候,用数据表述是“1/2”.

猜你喜欢
•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• 五年级语文课内知识点 •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• 小学数学关于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•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单元知识点 •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• 五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 • 小学五年级数学考试知识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