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今世界,知识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,知识的“保质期”越来越短,“折旧”越来越快。唯有不断学习,才能紧跟时代步伐。下面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
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
1.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
(1)形状: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。
(2)大小:平均半径6371千米,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,表面积约5.1亿平方千米
2. 地球的模型——地球仪
(1)含义:仿照地球的形状,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。
(2)意义: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,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。
3. 纬线和经线
(1)纬线: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。
(2)经线: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。
(3)地轴:假想的地球自转轴。
(4)两极: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。
(5)经、纬线的特点:
(6)特殊的经、纬线
①特殊纬线
赤道——是最长的纬线,既是纬度的起始点,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;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,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。
30°纬线——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
60°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
②特殊经线
0°经线——也叫本初子午线,是经度的起始点,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,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,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。
180°经线——大致与“国际日期变更线”一致
20°W——以东是东半球,以西是西半球
160°E——以东是西半球,以西是东半球
(7)南北半球的分界线:赤道(0°纬线);东西半球的分界线:20°W、160°E。
4. 经纬网定位
(1)如果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,就是在正南或正北,如果两点都在同一条纬线上,就是在正东或正西。
(2)如原两点中一点在东经,一点在西经,若两者之和大于180则东在西,西在东。
(3)极地经纬网判断方向:
①先判断南北极
②画出自转方向(北逆南顺)
③顺着自转方向,增加一侧为东经,减小一侧为西经。
(4)站在北极点其他方向都是南,站在南极点其他方向都是北。
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
1. 地球的自转
(1)含义: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。
(2)方向:自西向东。
(3)周期:一天(约为24小时)。
(4)产生的现象:昼夜更替、地方时差。
2. 地球的公转
(1)含义: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。
(2)方向:自西向东。
(3)周期:一年(约为365天)。
(4)产生的现象:
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;
②同一地点,太阳高度角的变化;
③同一地点,昼夜长短的变化;
④同一地点,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,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。
(5)二分二至:春分日(3月21日前后)、夏至日(6月22日前后)、秋分日(9月23日前后)、冬至日(12月22日前后)
(6)四季的划分(以北半球为例,南半球相反)
3、4、5三个月是春季;6、7、8三个月是夏季;
9、10、11三个月是秋季;12、1、2三个月是冬季。
3. 地球的五带
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
1. 地图三要素
(1)图例: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
(2)比例尺
①比例尺=图上距离÷实地距离
②三种表示形式:数字式、文字式、线段式
③比例尺大小:数字比例尺是厘米(比较大小的时候都转换成数字比例尺)
(3)方向
①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
②利用“上北下南,左西右东”定方向
③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
2.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
(1)地图常见种类:导游图、交通图、政区图
(2)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、详略的对应关系:
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
1. 等高线地形图
(1)海拔: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。
(2)相对高度: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。
(3)等高线: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。
(4)陡坡、缓坡:等高线密集,坡陡,等高线稀疏,坡缓。
(5)等高距:同一幅图,等高距相同。
(6)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:山顶、山脊、山谷、鞍部、陡崖。
(7)应用
①缓坡修梯田
②陡崖适合攀岩,形成瀑布和挑战极限
③修路缓坡,沿着等高线方向,减小工程量
④野营在山脊或者鞍部搭帐篷
⑤山谷容易发育河流适合漂流
2. 分层设色地形(用于判断某地地形类型)
五种土地类型:
①平原:海拔低于200米用绿色表示
②丘陵:海拔在200-500米
③高原:海拔高于500米,内部起伏和缓。
④海拔高于500米,顶部起伏大。
⑤盆地:四周高,中间低。
3. 地形剖面图
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。
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
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
1. 海陆分布
(1)面积比例:陆地占29%,海洋占71%,七分海三分陆。
(2)特点:海陆分布不均匀,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,北极周围却是海洋,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周围却是陆地。任何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。
2. 七大洲和四大洋
(1)六块大陆:亚欧大陆、非洲大陆、南极大陆、澳大利亚大陆、北美大陆、南美大陆。
(2)七大洲:亚洲、非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、南极洲、欧洲、大洋洲。
(3)四大洋: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北冰洋。
(4)大洲分界线
亚、欧:乌拉尔山脉→乌拉尔河→里海→大高加索山脉→黑海→土耳其海峡(沟通黑海和地中海)。
亚、非:苏伊士运河(沟通地中海和红海)。
南、北美:巴拿马运河(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)。
亚、北美:白令海峡。
(5)亚洲是最大的洲;欧洲是最小的洲;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;太平洋是最大的洋;北冰洋是最小的洋,也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。
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
1. 沧海桑田
(1)现象: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。
(2)原因: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,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。
2. 大陆漂移说
(1)提出者:魏格纳
(2)内容:在两亿年前,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,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。后来,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,缓慢地飘移分离,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、四大洋的分布状况。
(3)依据:大洲轮廓线的相似性(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),动物的相似性,古老地层的相似性与连续性
3. 板块构造学说
(1)内容:
①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。太平洋板块(几乎全部是海洋)、亚欧板块、非洲板块、美洲板块、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。
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。
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,板块间交界地带比较活跃。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。
(2)两大火山地震带: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—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
(3)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
①红海不断扩张
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,红海在不断扩大,是因为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。
②地中海不断缩小
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,地中海不断扩大,是因为板块发生相互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。
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
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
1. 天气与气候
2. 天气预报
(1)认识天气符号
(2)风力和风向:风力是指风的强弱,风向是指风的来向。
(3)卫星云图:绿色代表陆地,蓝色代表海洋,白色代表云区
3. 空气质量指标:污染指数(指数小,空气清新,对健有利;反之,对身体有害)
4.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
(1)植树造林,绿化生态环境,减少扬尘。
(2)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,减少汽车尾气排放。
(3)工业合理布局,搞好环境规划。
(4)改变能源结构、推广清洁燃料、使用清洁生产工艺,减少污染物撇。
(5)强化节能意识,提高能源利用率、区域集中供暖供热。
(6)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源的治理,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。
(7)解决好煤烟型污染、扬尘污染等污染问题。
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
1. 气温(日平均气温、月平均气温、年平均气温)的变化
①气温日变化:一天中,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;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。
②气温日较差: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。
③观测方法:百叶箱(温度计距地面1.5米)单位:摄氏度(℃)
④测量时间:8点、20点、2点、14点
⑤年变化:一年中(北半球)陆地7月最高,1月最低,海洋8月最高,2月最低;南半球相反。
⑥气温年较差:一年中气温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的差。
⑦气温变化曲线图(南北半球判断方法)
2. 气温的分布
规律:
①纬度因素:低纬度气温高,高纬度气温(会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)
②海陆因素:夏季陆地气温高,海洋气温低(夏陆冬海)
③地形因素:气温随海按升高面降低(大致每升高 100 米,气温下降 0.6℃)
等温线判读
①同一条等温线上,各点的气温相等
②等温线如果呈封闭形状:中心气温低,表示是等温线图低温中心,反过来,就是高温中心
③等温线密集的地方,气温差别大,等温线稀疏的地方,气温差别小
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
1. 降水的变化
(1)定义:从大气中降落的雨,雪、冰雹等。
(2)主要形式:降雨。
(3)测量工具:雨量器。
(4)单位:毫米。
2. 降水的分布
(1)规律
①赤道多雨,极地少雨。
②回归线附近:东岸多雨,西岸少雨。
③中纬度地区:沿海多雨,内陆少雨。
④地形:山地迎风坡多雨,背风坡少雨。
(2)影响因素:纬度、海陆、地形。
(3)世界雨极:印度乞拉朋齐;世界干极:阿塔卡玛沙漠。
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
1. 气候的两大因素:气温和降水
2. 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
(1)热带气候
①热带雨林气候:全年高温多雨,分布在赤道附近。
②热带草原气候:全年高温,分干湿两季。分布在热带雨林两侧。
③热带沙漠气候:全年高温少雨。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岸。
④热带季风气候:全年高温,分旱雨两季。
(2)温带气候
①温带季风气候: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。分布在亚洲东部
②温带大陆性气候:冬冷夏热,全年降水少,气温年较差、日较差大。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。
③亚热带季风: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温暖少雨。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(我国东南部32°N附近)
④地中海气候:冬季温和多雨,夏季炎热干燥。(分布在地中海沿岸)南北纬30°-40°的大陆西岸
④温带海洋性气候:全年温和湿润。分布在南北纬40°-60°的大陆西岸(欧洲西部)
(3)寒带气候
(4)高山高原气候
3.气候类型的判断
(1)以温定带:
①最冷月气温大于15摄氏度为热带
②最冷月气温0-15摄氏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,亚热带季风气候、地中海气候
③最冷月气温小于0摄氏度为温带季风、温带大陆性气候。
(2)以水定型:
①降水量小于40mm 少雨型
②降水量在40—100mm 湿润
③降水量大于100mm 多雨型
4. 影响气候的因素
纬度位置、海陆位置、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。
(1)纬度位置:
①不同纬度地带,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,一般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光热多,气温高;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光热少,气温低。
②降水受纬度因素的影响,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,两极地区降水少。
(2)海陆位置:
①一般情况下,距海近,降水多,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。
②距海远,降水少,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。
(3)地形因素:
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,同纬度地带,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。
②降水受地形的影响,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,气温降低,空气中的水汽凝结,易形成降水;背风坡则降水较少。
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
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
1. 世界人口的增长
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。
(1)出生率=出生人口数÷总人口数×100%
死亡率=死亡人口数÷总人口数×100%
人口自然增长率=出生率-死亡率
(2)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: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,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;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,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。
2. 世界人口的分布
(1)人口密度: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
(2)稠密区:
①亚洲东部和南部
②欧洲
③北美洲东部
(3)稀疏区:沙漠、雨林、高原、山地
3. 人口问题
(1)人口数量过多,增长过快的问题:衣食住行
①衣——需求量大
②食——粮食紧缺
③住——住房紧张
④行——交通拥挤
⑤上学、就业、看病难
(2)人口增长过慢,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的问题:老龄化、国防兵员不足,劳动力短缺,养老负担加重。
(3)解决措施:计划生育,使人口增长与社会、经济发展相适应,与环境资源相协调。
4. 世界人种
(1)人种的划分:白种人、黄种人、黑种人
(2)世界人种的分布
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
1.世界上的主要语言:汉语、英语、法语、俄语、西班牙语、阿拉伯语
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,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
2. 世界三大宗教
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,代表建筑:教堂。
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,代表建筑:清真寺。
佛教代表建筑:佛塔
注意:道教,中国本土的宗教
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——聚落
1. 聚落的分类: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。
先有乡村聚落,后有城市聚落。
2. 聚落与环境
(1)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: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、土壤肥沃、水源充足、气候适宜、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。
(2)分布规律: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,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,聚落分布比较密集;在高山、荒漠地区,少有或没有聚落。
(3)聚落差异大:
热带雨林:双层木楼、高架屋
热带沙漠:墙厚、窗小
黄土高原:窑洞北极地区:冰屋
3.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
(1)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,如“北京的四合院”。
(2)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: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,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民俗等信息。
(3)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: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、建筑群和遗址,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,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。
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
1. 国家和地区
(1)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(2)地区: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。
(3)分类
①从面积上:大国与小国
②从人口方面:人口大国(如中国、印度)与人口小国(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)
③从政治制度: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
(4)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;最小国家梵蒂冈。
(5)重要概念
①国界: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;
②国语界划分依据:自然界线(山脉、河湖、海洋)、数理界线(经纬线)、人文界线(民族、语言、宗教)
③领土: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、领水和领空。
④我国的领土:960万平方千米(陆地)+300万平方千米(海洋)
2.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
(1)划分依据: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
(2)分布:
①发达国家: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,主要分布在欧洲、北美洲和大洋洲。
②发展中国家:共150多个,主要分布在亚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;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。
(3)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,称之为“北方”;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,称之为“南方”。
①南北对话: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、经济商谈。
②南南合作: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。
(4)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:中国的航天业、核工业
3. 国际合作
(1)经济联系: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、出售产品;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、设备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。
(2)世界的主题——和平与发展: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
(3)重要的国际组织
①联合国: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,成立于1945年,总部位于美国纽约,基本宗旨是“促进国家发展,维护世界和平”,由中国、英国、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。
②世界贸易组织:英文缩写WTO,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,主要职能是“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,控制和减免关税,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”。中国在2001.12.11加入世贸组织。